近日,陜西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未來陜西將在全域旅游、鄉村旅游、“旅游+”產業融合等6方面發力,促進旅游消費提速升級、旅...[詳情]
陜西省以文化旅游項目帶動地方經濟轉型、以傳統文化內核驅動文化產品研發,以小資本撬動大資金,嘗試破解文化產業發展收益小、融資慢等難題,探索既堅守主流價值做文化精品、又以機制創新實現文化升值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詳情]
中國文體產業高峰論壇由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文體產業聯盟共同主辦,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每年舉辦一屆,旨在匯聚政、產、學、研各界精英,圍繞行業熱點問題、經典案例及發展思路進行探討研究,打造業界高規格...[詳情]
前幾天,我們召開了全市補短板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議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實施“文化+”戰略,把文化產業打造成新時代大西安大發展的大支柱產業。[詳情]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許多國有電影企業輝煌不再,一年難得看見幾部優秀的作品面世。有專家指出,觀眾對優秀電影的需求在持續增長,在發展中國電影事業的進程中,國有電影企業理應擔負起主力軍的責任,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詳情]
日前,由中國音樂學院紫禁城室內樂團推出的《中東歐國家作曲家新作品音樂會》亮相北京音樂廳,在呈現一場視聽盛宴的同時,也讓現場觀眾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詳情]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引起各界的熱切關注。10月28日,出席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的省政協常委結合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最新體會,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做大做強陜西文化產業”展開熱烈討論。[詳情]
當傳統書店在西安街頭逐漸減少之后,它們正在一個個購物中心中獲得“新生”。近一兩年間,西安本土書店巷往書店入駐中大國際和世紀金花,國內知名書店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京廣·尚悅、言幾又等也接連與西安的購物中心合作。當前...[詳情]
坐落在陜西東北部、黃河西岸的韓城,是一個工業重鎮,也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和資源豐富的旅游城市。近年來,韓城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計劃單列和經濟轉型的新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旅游”當作可...[詳情]
無人機競技大賽、栩栩如生的仿真3D人像打印、美國美紋紙創新項目以及陜西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動態風箏、漢代造紙工坊……這是記者7月中旬在陜西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見到的景象。7月15日、16日,Maker Faire國際創客嘉年華在此...[詳情]
日前,華僑城集團與陜西省西安市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將在5年內向西安投資2380億元,以“周秦漢唐文化+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為主線,實施“1+7”系列重大項目建設。其中,落戶西咸新區的灃東華僑城大型文化旅游綜合項目是此次...[詳情]
在6月5日舉行的2017絲博會暨第21屆西洽會陜西文化產業推介會上,陜西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簡稱陜文投)聯合西部電影集團成功簽約文化旅游產業相關項目11個,簽約金額超300億元。[詳情]
據陜西省旅游局官方數據,2016年,2016年,陜西省接待境內外游客4.49億人次,同比增長16.45%,其中入境旅游人數338.2萬人次,同比增長15.41%。為吸引更多游客,陜西省旅游局已開始使用Twitter、Youtube等方式進行海外宣傳。[詳情]
5月20日,由陜西省西安市政府、中國國際商會、陜西省貿促會、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和中華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討會”在隋唐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大唐西市舉辦,來自全國300多位專家學者及文化企業代表為“...[詳情]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的重大倡議,其內涵豐富、脈絡清晰。[詳情]
動漫產業,被稱為夢想的產業。用動漫形式講中國故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陜西省現在的動漫企業已經涉及原創動畫制作、服務外包、游戲、舞臺劇和衍生品制作等領域。如今,陜西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如何呢?[詳情]
2012年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要把陜西建設成為以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百姓富、生態美為主要內容的西部強省的奮斗目標。文化強省目標的提出為我省文化產業的大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全省迅速掀起了加快文化產業...[詳情]
分級分類管理將與隨機抽查相結合,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獎懲機制,對被投訴舉報較多、信用等級低、風險程度高的市場主體加大隨機抽查力度,適時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不同監管級別的市場主體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詳情]
剛剛過去的一周,西安人張嘉譯無比忙碌。作為電視劇《白鹿原》藝術總監和劇中白嘉軒的飾演者,他先是攜何冰、秦海璐等主演出現在家鄉西安的白鹿原影視城,隨即又馬不停蹄趕往南京,錄制江蘇衛視為《白鹿原》開播策劃的特別節目。[詳情]
榆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榆林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從13.8億元增加到32.1億元,占GDP比重由0.6%增長到1.2%。2016年,全市文化產業規模以上企業20家,其中制造業3家,批發和零售業12家,服務業5家,實現...[詳情]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文化扶貧成為不少代表和委員關注的話題之一。除加大文藝下鄉力度、通過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讓群眾享受文化服務等“扶志”“扶智”類精神層面的扶貧方式外,不少代表和委員認為,各級政府及社會力量要通過特...[詳情]
1月7日,在陜西省文化廳聯合西北大學在西安主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研討會”上,陜西省文化廳廳長劉寬忍表示,陜西將啟動西安鼓樂傳承十大工程,通過在何家營以及周至南集賢東村、西村建立多個鼓樂傳習所,成立西安...[詳情]
據介紹,陜西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省級重點博物館的提檔升級工作;推動市級博物館和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縣級博物館建設工作;支持和引導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的設立和發展等,不斷豐富和完善博物館體系門類。[詳情]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韓城古稱“龍門”“夏陽”“少梁”,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名人司馬遷就誕生于此。“聚焦文化,加速轉型。”韓城市委書記李智遠表示,要堅持把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作為韓城轉型發展的突破口。[詳情]
12月中旬,記者來到耀州窯遺址上的銅川耀州窯文物復制廠。這里早已沒有“十里窯場”的盛景,取而代之的是一絲絲蕭條。陜西的文物寶貝們數以萬計,只有真正找對了路子,才能讓文物凸顯其價值和意義。希望陜西的博物館和文物復仿制廠...[詳情]
“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大地,精準扶貧的措施化作春雨……”近年來,平利縣堅持以文化扶貧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文藝啟智、文化惠民、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群眾、文化服務群眾、文化助力群眾脫...[詳情]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亂象叢生的中國演出市場,山寨戲劇不僅侵害了創作者,更侵害了觀眾。當今中國戲劇演出正處蓬勃發展之時,若想少走彎路,擺脫山寨包袱,僅靠戲劇愛好者的聲援遠遠不夠,還需眾多從業者潛心其中,落實治理良策。[詳情]
眾所周知,資源眾多的陜西只是文化大省,而不是文化強省。要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強”目標,當前諸多困惑待解,比如,如何做好陜西文化產業,如何讓歷史活起來,如何講好陜西故事……[詳情]
秦始皇陵博物院總工程師周鐵日前表示,在對秦始皇陵最新鉆探工作中,通過對道路系統的局部發掘,考古人員已基本了解陵區的大體結構。專家還發現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積甚至達幾千平方米。[詳情]
“陜西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與陜西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不符,陜西文化資源開發尚處于‘各自為政’的分散狀態,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文化產業鏈。”陜西省政協委員、長安大學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吉發認為。[詳情]
大型原創評劇《母親》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市文化局策劃指導、中國評劇院創排的精品力作。編劇劉錦云、導演張曼君、主演王平等主創多次到故事發生所在地采風,創作歷時一年。該劇以北京密云一個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去年7月5日首演。[詳情]
15日,由文化部和陜西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陜西延安隆重開幕。雒樹剛表示,時代和人民呼喚藝術事業的全面繁榮,希望廣大藝術工作者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努力開創藝術事業發展的...[詳情]
9月23日晚,為期5天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閉幕。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等35個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676部影片在電影節中參評,320部中外優秀影片集中展映。世界各國電影人齊聚古城……[詳情]
歷史記憶與現實文化再度相逢——在為期5天的時間里,來自意大利、伊朗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人,676部參評影片和320部展映影片,集結在西安曲江新區,用光影交流情感,用作品暢敘友誼,共同演繹一曲以“發展中的電影·多樣性的文...[詳情]
13日公布的2016年“旅行者之選”全球最佳博物館榜單顯示,619家博物館正在引領全球文化深度游熱潮,期間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位列世界榜首,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蟬聯中國及亞洲第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