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紅色文創”研討會暨“紅色文創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北京市文促中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景區,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光大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美團網、清華大學文創研究院等30余家機構的60余位各界專家、學者和代表圍繞“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文創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互聯網時代,社會力量助力開拓紅色文創產業藍海”和“‘文創聯盟’盤活紅色文化資源,搭建共享平臺”等議題,從不同的視角出發進行跨界交流與深入探討,并共同見證了全國首個“紅色文創聯盟”的成立。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開幕發言時表示,紅色是共和國的底色,紅色文創是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社會力量的必然要求;是整合利用全國紅色文旅資源,促進國際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推動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關鍵陣地。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倡議發起成立“紅色文創聯盟”,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副司長宋奇慧表示,目前紅色文創工作已取得了一部分成績,但未來要在資源開發利用、創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與旅游互通互融等方面繼續突破,不斷開拓紅色文創的新思路、新格局。
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長彭躍輝提到,紅色文創要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升級、融合發展,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效果也會在當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提出紅色文創大賽對于講好紅色故事和傳承紅色基因的作用。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副院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從清華大學校園中幾座烈士雕塑講起,為大家講述了清華大學的紅色文化基因以及校園紅色文化資源與研學活動、新技術、新媒體結合的理念。他同時對校園紅色文化發展提出展望,他認為可以加強校史館、檔案館的學術研究和展覽展示,優化校園紅色文物和文化資源標識系統,并用新技術新媒體賦能校園紅色文化。
新華網首席運營官孫巍介紹了主流媒體在文創領域的價值賦能,主要在于言論引導、優質內容創意構建、數字整合服務、市場化平臺開拓。
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古田會議紀念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等紅色博物館、景區的代表分享了近年來的實踐經驗,并對共建“紅色文創聯盟”的倡議表示支持。與會嘉賓以思考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具有文化和市場雙重屬性的文化產品,在IP挖掘、開發路徑、跨行業結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度的討論。
來自美團、阿里巴巴、光大文投、北京文投的行業代表從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角度分享了互聯網資源如何助力紅色文創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34家與會“紅色文創聯盟”成員單位表決通過章程并簽署“紅色文創聯盟倡議書”。聯盟是以傳播紅色精神為目的,用產業化思維探討文創發展道路的跨行業平臺。各方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原則,搭建專業的信息交流和服務交易平臺,制定紅色文創相關規范與標準,樹立紅色文化品牌,借助科技手段傳播、弘揚紅色文化。